孕媽咪好不容易熬過懷胎10個月,終於準備卸貨。不過,在迎接新生命來臨之前,卻得先經歷可怕的生產過程,部分孕媽咪因為受不了生產所帶來的疼痛感,甚至選擇剖腹產。究竟生產過程有多麼痛?哪些方法可以降低疼痛感呢?
生產過程大致上可分為三個產程,第一產程是子宮頸開始規則收縮到子宮頸完全打開,第二產程是子宮頸全開到寶寶出生,第三產程是寶寶出生到胎盤完全娩出的過程。其中,第一產程又可以分為潛伏期(Latent phase)與活躍期(Active phase),潛伏期是指子宮開始有不規律的收縮,子宮頸擴張狀況從0~3公分的時期;活躍期則是子宮頸擴張3公分至全開,子宮收縮速度逐漸加快的時期。大多數的孕媽咪在潛伏期與活躍期的交界處開始感到疼痛,直到子宮頸全開、準備要娩出胎兒,疼痛指數會升到最頂點。若將疼痛程度分成1~10級,第1級是輕微疼痛,第10級是非常疼痛,生產就屬於第10級,和因為罹患癌症而全身器官壞死時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然而,由於疼痛屬於主觀的感受,部分孕媽咪可能只感到一點點的疼痛,部分孕媽咪則感到相當痛苦,甚至出現歇斯底里、尖叫、要求剖腹產等情形。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王樂明表示,若生產時感到過度疼痛,不僅會造成孕媽咪本身與家屬過於焦慮,孕媽咪的身體還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或呼吸急促,導致噁心、嘔吐、昏厥等情形,嚴重者甚至會不自覺的亂扭動身體,導致產程延長,使分娩更加不順利。
非藥物性》調節呼吸、放鬆肌肉 非藥物性減痛法有拉梅茲生產減痛法與生產球運動,主要是利用調節呼吸、放鬆肌肉,達到舒壓與增加下墜感的方式來降低疼痛,並且加速生產過程。由於生產時的陣痛頻率與疼痛指數無法預測,加上這些方法亦需要長時間不斷練習,並且熟記口令與步驟,才能在生產時派上用場,因此,建議孕媽咪從懷孕中、後期就開始練習,每天練習量應逐步遞增,練習次數不限,但每次的練習時間不可過長,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此外,練習前除了要空腹2小時、排解小便之外,也得穿著寬鬆衣物,讓身心達到最舒適的狀態。至於場地選擇,應選擇堅固平坦的木板床或地面。
1、拉梅茲生產減痛法 拉梅茲生產減痛法又稱為「心理預防式的生產準備法」,主要是透過調節呼吸與按摩技巧的方式,達到控制神經肌肉、放鬆心情、減輕產痛的效果。
拉梅茲的呼吸技巧是一種配合子宮收縮頻率的呼吸方式,從子宮開始收縮時就可以採用,隨著子宮收縮的頻率增加與疼痛指數上升,呼吸的次數也要由少量、緩慢變得越來越多且短促。呼吸方式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慢速呼吸法,適用於子宮收縮頻率大約每5~20分鐘為1次、每次30~60秒且子宮頸開口小於4公分時,孕媽咪應用鼻子吸氣,再以嘴巴慢慢吐氣,直到單次的子宮收縮結束,再繼續下一次的呼吸;第二種是調節式呼吸法,適用於子宮收縮頻率大約每3~5鐘為1次、每次45~60秒且子宮頸開口約4~7公分,孕媽咪應用鼻子吸氣,吐氣時發出「嘻」的氣音,接著再用鼻子吸氣,吐氣時發出「呼」的聲音,如此反覆呼吸直到該階段的子宮收縮結束;第三種是節律式呼吸法,適用於子宮收縮頻率大約每2~3分鐘為1次、每次60~90秒、子宮頸開口大於7公分時,孕媽咪應同樣用鼻子吸氣,吐氣時則發出「嘻、嘻、呼」的氣音,如此反覆呼吸直到子宮收縮結束,並且胎兒順利娩出。
拉梅茲的按摩輔助主要是透過輕撫、按壓等方式達到放鬆肌肉、增加舒適感與減輕疼痛的效果,由於這項動作需要先生的支持與幫忙,因此,也能增進夫妻間的情感互動。按摩方式分成三種,第一種是輕撫法,在醫院待產時就可以使用,主要是順著呼吸方式進行腹部撫觸,吸氣時,雙手放在腹部兩側由下往上輕輕按壓,呼氣時,再由上往下輕輕按壓;第二種是揉捏法,從子宮收縮開始增強時使用,請先生用拇指與四指虎口對著頸部、肩膀、腰部、背部與大腿進行揉捏動作;第三種是按壓法,在子宮收縮更強時使用,請先生用拳頭、掌根或指腹在背部或疼痛點直接加壓,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2、生產球運動 生產球是一顆直徑約65公分的大球,適用於孕媽咪在醫院待產時所做的運動之工具,主要是放鬆身體肌肉、降低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感。生產球運動與拉梅茲生產減痛法相同,都必須提早開始練習,但練習時間建議在懷孕37週後,避免過早練習會加速產兆的發生。
生產球的使用方式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孕媽咪坐在生產球上,一手扶住床邊,慢慢的吸氣、吐氣,讓心情放鬆;第二種是將生產球放在靠牆的位置,孕媽咪先站在生產球前,身體再慢慢往下蹲坐於生產球上,接著慢慢往上,再恢復站姿。這兩種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產球本身的彈性與身體的重力,讓胎頭加速下降,幫助生產順利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生產球呈現圓球狀,固定不易,建議進行時應將身體的重心放在下半部,穩定下半身,亦可請先生在一旁協助,不僅可以增加順產效果,更可增進夫妻間的親密感。
藥物性》配合子宮收縮,給予適量藥物 藥物性減痛法包括硬脊膜外麻醉、靜脈注射止痛藥和注射緩解子宮收縮之藥物,雖然這些方式都屬於侵入性,但卻相當安全,所引起的併發症也不多,孕媽咪可以放心。此外,為了讓孕媽咪仍保有一點的知覺,並且配合子宮收縮的頻率,方便用腹部和骨盆腔出力,醫師會視狀況提供適量的藥物劑量,才能將胎兒順利生出來。
1、硬脊膜外麻醉 硬脊膜外麻醉就是俗稱的「無痛分娩」,當孕媽咪已經無法忍受子宮收縮所帶來的疼痛就會使用,但若胎兒即將娩出就會停止施打,避免胎兒出生時被麻醉,導致全身癱軟。
硬脊膜外麻醉主要是麻醉負責傳導產痛的神經,讓該神經不會將痛覺傳導至中樞神經,通常由麻醉科醫師執行,於孕媽咪背後腰椎的硬脊膜外腔處放入一條細軟的透明導管,並在導管外持續注入適量的嗎啡或其他局部麻醉劑。這種方式的效果很好,不僅可以立即減緩生產疼痛,所引起的背痛或頭痛等副作用亦於2~3天內會消失。不過,若孕媽咪有白血球過高、凝血功能異常、脊椎有感染風險、脊椎曾經受傷或罹患其他特殊疾病者,就不建議施打。
王樂明主任補充,假如孕媽咪在施打硬脊膜外麻醉之後,胎心音突然減速,並且急需剖腹產,此時已經裝設好的導管亦可接續使用,醫師會將麻醉藥物替換成適合剖腹產生產的藥物,讓孕媽咪不必再多挨一針。
2、靜脈注射止痛藥 不適合施打硬脊膜外麻醉藥物的孕媽咪可以選擇靜脈注射止痛藥,經由靜脈注射嗎啡類藥物,讓藥物透過血液輸送至全身,達到減輕產痛的效果。注射藥物時機為孕媽咪已無法忍受陣痛就可以施打,但胎兒即將娩出則必須停止,避免胎兒遭到麻醉,導致全身癱軟。
通常靜脈注射止痛藥是由婦產科醫師執行,醫師會依據孕媽咪疼痛程度給予藥劑量,減痛效果相當好、安全性高、操作簡易,所引起的暈眩、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亦於2~3小時內會消失。
3、施打緩解子宮收縮之藥物 不同於上述兩種是以減輕產痛為目的,有另一類藥物是緩解子宮收縮,像是「補斯可胖」(buscopan),可以抑制副交感神經作用、緩解子宮收縮強度、讓子宮頸放鬆且打開,達到縮短產程的效果。
此藥物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均可以施打,缺點是效果不長,一個劑量僅能維持約30分鐘,因此,必須時常施打,所帶來的噁心、頭痛、暈眩等副作用會在數小時內消失。
王樂明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後醫學系、臺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所碩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經歷:國泰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科研究醫師、臺灣婦女健康學會秘書長 現職: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產房主任&病房主任
引用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97711121809C5D66 |
生產太痛怎麼辦?減輕分娩疼痛5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