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略的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可分成上泌尿道及下泌尿道,從腎臟到輸尿管是無菌的上泌尿道,而下泌尿道是從膀胱到尿道都是泌尿道的範疇,而泌尿道感染就是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的感染、發炎症狀。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指出,嬰幼兒泌尿道感染並不少見,僅次於上呼吸道及腸胃炎的感染。
對於嬰幼兒來說,泌尿道感染一開始可能只是發燒,並無其他症狀,但也有些寶寶不見得有明顯發燒症狀,而是在感染初期,活力與食慾變得較差、哭鬧及嘔吐,很容易忽略寶寶可能是泌尿道感染了。潘俊伸醫師提醒爸媽,泌尿道感染不見得一定會發燒,還是要請專業兒科醫師診斷才是上策。
為何寶寶的泌尿道被感染?
在嬰兒時期,男寶寶因陰莖幾乎被包皮覆蓋,阻礙尿液順利排出,因而容易藏污納垢,自然比女嬰更容易出現泌尿道感染。不過,到了2、3歲之後,女寶寶因本身的尿道較短,以及排便後擦拭方式不正確,或尿布更換的次數不夠頻繁,而使得泌尿道受到感染的機率大增。
為何寶寶的泌尿道會被感染?潘俊伸醫師分析原因大致如以下四點:
原因1、細菌感染
寶寶時期總是包裹著尿布,無論是男寶寶的包皮或女寶寶的會陰部可能沾染了細菌,或是從大腸排便帶來的細菌,都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潘俊伸醫師指出,大約有八成的泌尿道感染是大腸桿菌造成,因為其表面帶有特殊纖毛可以覆著在泌尿道的上皮細胞,細菌經由尿路逆行至泌尿道,因而出現感染、發炎問題。
原因2、血液感染
倘若不小心感染了細菌,細菌由血液感染後帶到腎臟引起發炎,也會造成泌尿道感染,這種途徑較容易發生於新生兒。
原因3、膀胱問題
有些寶寶會憋尿,造成尿液累積在膀胱之中排不乾淨,滯留的尿液成為細菌的溫床,也容易使得泌尿道感染機率增加。
原因4、先天畸型
在門診之中,大約有四~六成的泌尿道感染寶寶有泌尿道畸形問題,大約八成以上是膀胱及輸尿管逆流。正常的排尿應該是從膀胱將尿液往下排出,但若膀胱與輸尿管交界處具有先天缺陷,可能在膀胱收縮時,一部分的尿液會回流至輸尿管,甚至到達腎臟,很容易造成泌尿系統的發炎,尤其是在嬰兒階段如果有泌尿道感染,就要想到可能是有泌尿道畸形的問題。
此外,有些寶寶天生有兩套輸尿管,可能會合併患有尿道阻塞、尿液逆流問題,泌尿道受到感染機會相對較多。如寶寶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無法控制膀胱迫肌及括約肌,通常伴隨泌尿道功能異常,因此造成泌尿道反覆感染。
泌尿道反覆感染,恐影響腎臟!
如果新生兒或是1歲以下的寶寶出現反覆發燒,要先排除其他像是上呼吸道或是腸胃炎的症狀不明原因,小兒科醫師通常會把泌尿道也列入考慮,也就是會先檢驗尿液有無細菌感染的可能性。而大一點孩子可以言語表達自我感受,包含小便疼痛、頻尿、下腹痛、腰痛…等症狀,爸媽必須重視孩子提出的身體反應,以提早發現病灶,適時防止病情惡化。
如果寶寶的泌尿道反覆感染,並沒有妥善適當治療,將來有可能使得腎組織纖維化(俗稱腎結痂),功能變得較差,甚至造成腎臟萎縮,最後需要以洗腎過日。不過,通常來說這類情況已十分罕見。
潘俊伸醫師表示,雖然以現在醫療水準,泌尿道反覆感染的後果大多不致於到洗腎程度,但造成腎臟結痂或萎縮的情況還是有。在臨床上,有一成以上的嬰幼兒因未妥善治癒泌尿道感染,青壯年之後罹患高血壓、蛋白尿及慢性腎臟病的機率偏高,懷孕時也容易併發妊娠毒血症,不可輕忽!
急性期如何治療泌尿道感染?
當寶寶疑似泌尿道受到感染,應立即就醫診斷,通常會先採集尿液進行檢查,如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白血球,必須進一步尿液培養確認為何種細菌,也可做為後續治療的依據。潘俊伸醫師指出,針對一般輕微的下泌尿道膀胱與尿道感染,通常口服抗生素後的2~3天即可緩解病症。但若是已引發腎臟發炎,除了口服抗生素治療之外,還需要住院接受7~17天的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
先天畸型需以手術治療
有些像是先天罹患膀胱輸尿管逆流的寶寶,即使服藥仍然無法完全抑制泌尿道感染反覆發生,為了避免日後對於腎臟的傷害,可能需要經過醫師的診斷與評估,以外科手術將輸尿管重新植入膀胱,才能改善反覆性的泌尿道感染問題。
日常生活怎麼預防泌尿道感染?
預防重於治療,這是各位爸比媽咪都知道的觀念,排除先天性畸形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避免寶寶泌尿道的感染?
方法1、補充足量水分
嬰幼兒時期以喝奶為主,如果寶寶的喝奶量變少,其排尿量會跟著減少,泌尿道感染風險就會增加。潘俊伸醫師解釋,這個道理猶如水溝的水沒有流動,髒東西就容易累積,膀胱也是如此。透過多喝水、解小便,將水分、尿液排出,讓新的尿液進來,細菌就不容易附著,反之,若是喝水喝得少,細菌就很容易附著膀胱與尿道,增加感染機率。
此外,多喝水也可避免便秘,有些寶寶因為有便秘問題而反覆感染。糞便積存於體內過久,增加細菌含量,且糞便壓迫膀胱,影響正常排尿。平時多喝水、多吃蔬果可避免便秘發生。
如何判斷寶寶的水分攝取是否充足?以嬰兒來說,一天至少更換7~8次的尿布,也就是大約2~3小時就要更換一次尿布,尿布必須要有一定重量,代表奶量或水分攝取充足。其次是觀察孩子的精神與皮膚狀況,如果孩子看起來倦怠、嗜睡,皮膚無彈性,可能就是有脫水情況。
方法2、定期更換尿布
爸媽可別以為尿布的吸水力很好,就忽略幫寶寶更換尿布,而增加細菌感染機會。潘俊伸醫師建議,每2~3小時換更尿布,而且尿布應該是濕濕的,若都是沒有濕,就要小心是否有脫水問題。
方法3、注意清潔方法
適度清潔就好,男寶寶的包皮不易推開,爸媽不需要刻意強行將包皮推開來清洗,只需要做好局部清潔即可。而2~3歲的小女生,上完廁所做擦拭動作,應該是「由前往後」的擦拭順序,避免由後往前將肛門的細菌帶至陰道口。
方法4、養成習慣不憋尿
通常嬰幼兒較不會有憋尿問題,多半是有尿意就會想要排尿。容易有憋尿問題的是學齡前或學齡兒童,爸比媽咪應該找尋原因,大多為心理因素,像是受過責罵,或曾經有尿床或尿失禁經驗,心裡有陰影…等這類孩子有時候就會習慣憋尿。
也有的孩子因為一整天外出活動,上廁所不方便而導致泌尿道受到感染,爸媽應在出遊前規劃如廁時間,避免孩子因過度憋尿而使泌尿道感染。
潘俊伸
現職: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總醫師、主治醫師、潘俊伸小兒科診所院長、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會員
引用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9ADBA6E0BE95BE99